这个男人对音响的「执迷不悟」,竟开创了声频行业主题博物馆先河

2018-09-27



u=2599372281,2940032950&fm=173&app=25&f=JPEG.jpg


u=3327300592,1026894635&fm=173&app=25&f=JPEG.jpg


音响发烧友 |


在数码时代,人们获取音乐的方式更加便捷和多元,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想,声音最早是如何被记录的;人们总有自己心爱的音乐,但也只有少数人会思考并且探寻,这种音乐的诞生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沉淀。


从这方面来说,王恒真的是少数人中的少数人,发烧友中的发烧友。


王恒从事电子音响制造行业近30年,是一位杰出企业家和资深收藏家。他对有年代感的文化格外感兴趣,以陈列音响发展史为主题、开创了声频行业主题博物馆先河的迪士普音响博物馆就是由他独自出资筹建。


u=593212726,191919130&fm=173&app=25&f=JPEG.jpg


会歌唱的音响博物馆 |


迪士普音响博物馆坐落在广州市夏荷路上,微风徐来,路两旁茂密的榕树发出沙沙的声音,来客们走过树下斑驳交错的光影,像是对即将到来的时空回溯之旅的预热。


『最早的唱片都是用钢板来做的,通过在钢片上面打孔来记录音符,发出不同的声音,最后做出美妙动听的乐曲。这就是八音盒的原理。』相对于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王恒先生更偏向于给大家介绍从八音盒到唱片中间的故事。


u=1927471488,3784764260&fm=173&app=25&f=JPEG.jpg


曾经,工匠们一直在为保留天籁之音而不断地求索,终于在1796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八音盒诞生。在迪士普音响博物馆,有一台八音盒更是镇馆十宝之一,久远的音乐随着时光轴的转动婉转飘扬,让人几乎穿越回18世纪欧洲的舞会。


在留声机前,王恒把留声机的唱针放在黑胶唱片上,一曲明快的《蓝色多瑙河》让来宾们惊叹不已。有着多年历史的留声机,声音居然还能有着如此强大的感染力。


u=720528801,3104768088&fm=173&app=25&f=JPEG.jpg


『100多年的曲子,只有那个时代的东西才能听出味儿来。』


话虽如此,但是站在上百年前的音响设备面前,心中难免忐忑,阳光洒在这里,音响表面散发着机器特有的光泽,我似乎看见了那些追寻天籁的工匠和艺术家,在沉寂中,在黑暗里,努力地用音乐来赞美、唤醒以及挽救这个世界。他们在肉体消失前,把灵魂里的东西长久留存。于是虽然人间倏忽百年,带着他们深刻印记的声音依然能被人安静欣赏。


u=2150509784,3575759423&fm=173&app=25&f=JPEG.jpg


工业历史的记录 |


与别的收藏品相比,留声机更吸引王恒的地方就在于它鲜活的生命力。在王恒看来,物质越富足,人们越应该给历史更多的关注。他留住的不只是八音盒或留声机,更多的是工业发展历史的记录,在迪士普音响博物馆,在感受古董音响蕴藏着的原始纯真的声音时,你也会明白,这里从来不只是简单的关于音响。


u=1059299372,4071479372&fm=173&app=25&f=JPEG.jpg


u=1885346047,1756483067&fm=173&app=25&f=JPEG.jpg


u=1056230698,4272788395&fm=173&app=25&f=JPEG.jpg


aa18972bd40735fa9a0a22bf93510fb30f240839.gif


媒体报道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2744112277414082&wfr=spider&for=pc







分享